每次大掃除,便要處理一堆已過「此日期前最佳」的食物,最後它們大多被掉進垃圾桶。然而,這種月復月的「斷捨離」,對香港社企超市GreenPrice來說,卻非必然。因為他們貨架上所賣的,正正是包括我們認為應被丟棄,已過「此日期前最佳」的食品。
減少浪費和實踐可持續生活,是GreenPrice化腐朽為神奇的宗旨。GreenPrice是香港首間結合環保和實惠於一身的社企超市,專門出售將近或已過「此日期前最佳」的食品,可以減少食物浪費之餘,同時讓市民以低於市價購買。相信最多人想知的是,這間以「拯救食物」為目標的超市,能怎樣確保食物安全,讓消費者放心?
如何收集?如何篩檢?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顯示,「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關乎食物質素,該日期表示食物若加以適當貯存,可合理地預期在該日及該日之前食物能保存其特質。相反,「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 )」關乎食物安全,適用於從微生物學觀點來看,極容易腐壞,因而在一段短時間後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即時危險的食物。雖然標示「此日期前最佳」的食物,過期後食用仍可接受,但很多品牌都會選擇把已過「此日期前最佳」的產品直接銷毀,在生意的角度是為了品牌的質素,但同時也製造了浪費。
香港人每日丟棄3,600噸廚餘,當中超過七成屬家居廚餘,不少被丟掉的過期食物,乃是基於大家對「此日期前最佳」的誤解。因此,三位年青人決心成立GreenPrice惜食超市,希望推動對「此日期前最佳」的教育。團隊組成於他們大學時期,初期營運資金,只有由環保比賽贏來的十萬元。資金緊絀,由處理舖位、貨倉、貨源到運輸,全都存在營運風險。因此在實驗性階段時,他們先到市集試試反應。「最初擺檔,不少人對於購買過期食品理念不太受落,甚至有家長告訴孩子別像哥哥姐姐這樣,吃過期食物是不對的。」而負責店鋪零售業務的Terence當時聽罷,即把握機會,現場「沖咗杯茶」邀對方試試,實試質素。
後來,他們陸續開了5間分店,那位家長有沒有成為客人,不得而知,只是他的疑問,確實道出了消費者最真實的考慮。一如平日上超市,發現手上貨品就快到期,大多默默放下,這動作背後,正是基於對 貨品質素的疑慮。對此,Terence表示理解,更因此小心訂立篩檢要求。貨源方面,GreenPrice會直接向批發商方面著手,原因是大多超市會將快到期產品退回,其中除了快到期食品外,還有已過 「此日期前最佳」,但還未變質的食品。「入貨前會先試食,其後也會抽樣檢查,走進鋪面後,也會安排店員進行QC(Quality Control 質量控制),以確保貨品質素沒有問題。」
有人管錢 有人救食物
一盤生意若須兼顧社會責任和盈利,意味著需要更多方思量。「討論的時候,有人要負責管錢,同時也會有人想著,如何能拯救最多食物。」負責採購的Allison說道。「社企是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出現,但不能只依靠資助,我們必須要有商業模式,才能維持下去。」作為商科生,自然明白,對於社會價值和盈利兩者兼顧,甚至穩定營運對社企的重要性。
源於一次到德國及英國考察,受到當地專賣已過期食品的商店所啟發,GreenPrice決定把這個概念帶來香港。但要在香港實踐,則要有自己的營運模式。他們會以銷售業績,來計算每家店的受歡迎貨品,再決定合適貨量。而有幸成為「2020星展基金會社會企業獎助金」得主,Allison十分感謝星展的支持:「GreenPrice籍此能夠建立數碼化供應系統,讓我們在營運上的各種計算,能更見精準。而且我們還可擴充實體店,吸引更多人流,通過提供試食,讓大眾親身體驗已過「此日期前最佳」的食物,其實一樣安全可食用,而且味道無大差別,繼續將「食物零浪費」的精神傳遞開去。」
「購買」的意義
關於價錢方面,Allison解釋:「一般會設定為半價,但也因個別情況而調整,要是貨品快將下架,價位就得下調, 最緊要還是救食物。」問及GreenPrice近來開始售賣不同護膚品,Allison就補充,這決定全因機緣巧合,「近年受疫情影響,除了食品外,供應商同樣囤積一定數量護膚品。」GreenPrice的未來目標,就是希望貨架種類能愈來愈多,可像超市一樣讓顧客有更多選擇,以拯救更多貨品。
化腐朽為神奇的意思,就是把本來送往堆填區的東西,讓它重新用得其所。但有別於純粹捐贈, GreenPrice除了相信貨品本身的價值,也相信「購買」過程有其教育意義:「捐贈做法雖然可以把貨清掉,但收到的人其實未必珍惜。購買過期貨品的概念,仍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我們希望未來透過更多不同類型教育和對話,讓更多消費者明白我們的理念」。
按此了解更多「星展基金會社會企業獎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