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日有多少時間在交通工具中度過?在屯公或是龍翔道塞車時,不僅令人心情煩躁,我們日常出行也不斷產生碳足跡。當減碳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各國政府與產業相繼簽署《巴黎協定》積極控制全球升溫,被認為是溫室氣體主要來源之一的汽車行業,其減碳之路似乎也出現了新轉機……
根據標普全球預測,2050年前將有接近7成大型企業中至少一項資產會因氣候變遷受到高度威脅,甚至直接危害供應鏈。另有報告指出,近8成跨國企業可能於未來三年終止與無法配合低碳轉型的供應商合作。要與世界接軌,「綠色轉型」真的迫在眉睫!各行各業不斷尋求轉型的方法,今次我們將帶大家一起探索汽車業環保轉型的三大趨勢!
趨勢一:推行低碳交通工具
邁向零碳交通運輸是香港爭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推動之一。有許多中小企業都試圖實現「綠色轉型」,但由於缺乏轉型策略及資金,在商業模式轉型時難以避免遇到「有心無力」或者「無從入手」的狀態,此時,銀行的支援可以成為綠色轉型路上其中一大助力。當非專營巴士龍頭「冠忠巴士」與國際看齊走向綠色轉型時,星展銀行(香港)提供3.48億港元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貸款,協助冠忠巴士訂立兩大指標,包括三年內達到9%溫室氣體減排、及未來五年內大部份車隊更換為較少空氣污染物排放的歐盟六期柴油商用車款。此舉除了推進綠色運輸,更能鼓勵業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本港空氣質素。
公共交通服務方面,繼九巴已投入服務的純電動單層巴士,新巴城巴也啟用全港首架雙層電動巴士,同時宣布展開「Mission Zero」計劃,目標在2045年全面使用零排放巴士,引領香港正式步入電動巴士時代。
趨勢二:電動車將成為明日主流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顯示,輕型汽車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佔2020年全球交通總排放量的45%。去年聯合國氣候大會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寫入官方文件,促使全球大型汽車製造商,包括Volvo、Ford、General Motors、Mercedes-Benz、Jaguar Land Rover等承諾將於2035年前在主要市場全面銷售零碳新車,並在2040年前逐步停產以化學燃料為動力的汽車,意味著電動車將會成為明日主流。2021年全球電動車的銷售量年增109%達至650萬輛,預計今年同樣將以倍數成長。在香港,電動私家車數量的佔比亦持續攀升,單是今年首季私家車銷售量中近一半都是電動車,可見大眾對電動車的需求持續強勁。
趨勢三:改用環保原料造車
在減碳轉型的道路上,汽車行業開始逐漸尋找更多新型環保原料或可持續替代品取代傳統生產方式,以減少製造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在汽車開發時,對可持續發展的考量不僅侷限於零件,車輛內飾和設計也產生重大變化,除了使用輕量化設計可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氣污染,也會選用可持續生產的加工過程、原材料及供應商等。以Mercedes-Benz為例,透過增加回收材料的比例及提高二次原材料份額,計畫將品牌整個價值鏈盡可能轉變為封閉的循環迴圈,實現「閉環供應鏈」,亦嘗試使用UBQ代替塑膠作為電纜管道的材料。
UBQ是以色列新創公司UBQ Materials發展出的一款專利環保型熱塑膠材料,可以將大多數難以回收的家居廢棄物,像食物殘渣、混合塑膠、紙板和嬰兒尿布等,還原成最基本的自然成份,然後重新組合成一種新型環保材料來替代傳統熱塑膠,並可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
總括而言,企業轉戰「綠色商道」最簡單的方向可以選擇從供應鏈實行源頭減廢,例如篩選供應原料、資源擁有者、資源生產地、重視生產過程等。不論你在供應鏈中扮演哪一個角色,進入「綠色商道」儼然已是大勢所趨了。
文章內容由Echo Asia與DBS聯合製作。